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正文

新华社——听文物讲故事|古人也打“高尔夫”?

发布者:新华社 [发表时间]:2022-01-29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 

日前,河南省平顶山学院陶瓷工艺技术陈列馆在整理馆藏古代陶瓷标本时,发现千余枚陶瓷球,同时还有制球模具和数十件烧制时粘连在一起的半成品陶瓷球。专家初步判断,这批陶瓷球是中国古代运动项目捶丸所用之球。

说明: https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2201/XxjdzbC007009_20220129_CBMFN0A001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1000/auto-orient,1/quality,Q_80

这是在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艺术展厅内拍摄的陶瓷球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

“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饫饱之余,心无所碍,取择良友三三五五,于园林清胜之处,依法捶击。”元代一本关于捶丸的专著《丸经》记录了这项风靡一时的运动。捶丸发源于唐代的步打球,流行于宋、元、明时期,其以杖击球入穴的比赛规则和高尔夫球十分类似。2005年,刘秉果、张生平两位学者就将其编著的相关书籍直接命名为《捶丸: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》。

那么,古人打的“高尔夫球”到底什么样呢?

这批陶瓷球在形制上大小不一,多数直径为5厘米,在材质上有陶制和瓷制之分。球体均为实心,烧结致密,弹跳性极佳。有的表面还绘、刻有圆圈纹、花卉纹、旋涡纹等装饰,还有的在制作中使用了绞胎、绞釉等特殊装饰工艺。其中,以坑点纹装饰的陶瓷球与现代高尔夫球外形惊人相似。

说明: https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2201/XxjdzbC007009_20220129_CBMFN0A003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1000/auto-orient,1/quality,Q_80

这是在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艺术展厅内拍摄的陶瓷球(右)和现代高尔夫球 新华社记者李安 摄

经过热释光年代检测,这批陶瓷球年代涉及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各个时期,其中,仅唐、宋、元时期的就有1800多件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馆员、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崔乐泉兴奋地说:“这是国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‘捶丸’类活动用球,为探讨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。”

前述的《丸经》一书,曾详细记载了这项运动的比赛规则和竞技形式,“宜乎视土燥湿坚坌而安基,择地平峻凹凸以制胜,拽肘运杖,击杓收窝,体无低昂。”

说明: https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2201/XxjdzbC007009_20220129_CBMFN0A002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1000/auto-orient,1/quality,Q_80

明代《宣宗行乐图》局部(受访者供图)

“在专用场地上设置不同的地形、地势,甚至不同形式的障碍,同时置有球基、球窝,球窝旁插旗作标。竞技时以杖击球,采用入窝为胜的规则。”崔乐泉说,《丸经》所记载的捶丸比赛规则、场地设施和竞技时使用的器材形制等与高尔夫球非常相似。结合两种运动的诞生年代,不排除中国的捶丸曾与现代高尔夫球的雏形有过相互交流和影响。此次发现对研究世界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史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亚洲bet356体育院长梅国建介绍,这次发现的陶瓷球多出土自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段店窑、宝丰县的清凉寺窑和汝州的临汝窑。

说明: https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2201/XxjdzbC007009_20220129_CBMFN0A004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1000/auto-orient,1/quality,Q_80

这是在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艺术展厅内拍摄的陶瓷球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

崔乐泉说,结合平顶山地区当时发达的制瓷手工业,和地处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,这里很有可能是捶丸用球的一处大型生产基地。

记者:任卓如